中国是抗生素使用大国:我国人均年消费量138克左右(美国仅13克)。据统计,中国平均每人每年要“挂8瓶水”,远远高于国际上2.5瓶到3.3瓶的水平。当抗生素滥用会加剧诱发细菌耐药;损害人体的器官;导致二重感染;造成社会危害。为了应对抗生素滥用对人体造成的一系列危害,中国政府出台了最严厉的抗生素管理政策:《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已于2012年2月13日经卫生部部务会审议通过,现予以发布,自2012年8月1日起施行。该办法规定接受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不低于50%;接受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送检率不低于80%。所有二级以上医院要建立微生物实验室,包含:鉴定、药敏、耐药性报告。
那么临床微生物室在临床医生心目中的地位如何呢?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应该如何建设呢?下面就跟着小编来了解一下吧~~
根据一项对2 0 0 0名临床医生的调查问卷结果显示,临床医生对微生物检测的最大不满是报告结果太慢,对病人医疗帮助不大。这也是现状,临床医生希望尽早获得微生物检测报告,能否1至2天,甚至当天。随着检验医学的不断发展,微生物报告T AT 的时间也得到了不断地缩短,更好的服务于临床,服务于患者。
当我们将临床微生物室展开来看它包含:
显微镜检查,分离培养,鉴定,药敏,发出报告,它的每一步是环环相扣的,哪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最终的结果。而微生物检验的特点也是难点有:1,种类多:同一类疾病可以由不同微生物引起;2,选择难:不同病原菌需要不同方法不同环境培养鉴定;3,判断难:不同症状、不同来源病原差异大;4,周期长:普通细菌3至5天、真菌 5至7天、厌氧菌 5至7天。
医院对临床微生物室有着多重的要求:
临床诊疗:更快速更标准化的结果报告,全面主动的沟通与用药指导,应对送检标本与工作量的飞速激增。
院感控制:主动筛查和细菌感染溯源,微生物检验数据采集与预警。
抗菌药物管理:提供管理数据与支持平台,耐药检测数据发布与上报。而临床微生物室如何来应对医院的多重要求呢?这就需要临床微生物室建立微生物检验综合平台,要有创新性微生物鉴定药敏系统,提高对疑难菌、高致病菌检验技术,建设标本前处理自动化流水线,院感目标监测与基因分型技术,主动式信息报告与全面的临床沟通。
我将临床微生物实验室比作一个健康的人体,通过进化人体各个器官到达了最为合适的位置,通过神经系统他们相互配合保障了人体所需。所以谈到临床微生物室的建设,首先要利用适用空间合理布局实验室(人体骨架),将所用仪器合理摆放(各个器官),最后有全面的数字化管理(神经系统)。为了达到结果的快、准、稳,我们还要对实验室进行改造(如:精益西格玛)。目的是为临床微生物实验室提供定制的解决方案,通过先进的实验工具及工作方法来解决实验室的信息、质量、流程、人员等多方面问题,提升工作效率,获得持续性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