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中经常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危险,今天再为大家盘点一些生物实验室中经常会接触到的有害物质和防范方法,希望对科研人员有所帮助。帮助生物科研工作者在实验过程中引起注意。
二甲亚砜(DMSO):无色液体,重要的极性非质子溶剂,具有极易渗透皮肤的特殊性质。吸入,摄入,皮肤吸收可造成伤害,常见症状是恶心、呕吐、皮疹及在皮肤、和呼出的气体中发出大蒜、洋葱、牡蛎味。吸入高浓度的二甲亚砜可能导致头痛和晕眩。使用时需戴好手套和护目镜,在通风橱内操作。DMSO为可燃物保存于密封容器中。远离热源、火花和明火。
二硫苏糖醇(DTT):是一种很强的还原剂,有恶臭味。二硫苏糖醇会刺激皮肤和粘膜,吸入,摄入,皮肤吸收可对呼吸道、眼睛、皮肤造成伤害。当使用固体形式或高浓度溶液时,需戴好手套和护目镜并在通风橱内操作。
4ˊ,6-二脒基-2ˊ-苯基吲哚盐酸(DAPI):DAPI染色溶液是适用于所有常见细胞和组织细胞核染色的染色液。 可以直接用于固定细胞或组织的细胞核染色。DAPI是一种可以穿透细胞膜的蓝色荧光染料。可能为一种致癌剂。吸入,摄入,皮肤吸收可造成伤害。可引起刺激。避免吸入。需戴好手套和护目镜,在通风橱内操作。
放线菌素D:又称更生霉素,用于治疗肾母细胞瘤、恶性葡萄胎、绒毛膜上皮癌、恶性淋巴瘤、横纹肌肉瘤等实体肿瘤。但同时是一种畸胎剂和致癌剂,有剧毒。吸入,摄入,皮肤吸收可造成伤害,甚至是致命的。应避免吸入。戴好手套和护目镜,并始终在化学通风橱内操作,放线菌D见光分解。
过二硫酸铵:是一种氧化剂和漂白剂。对皮肤粘膜有刺激性和腐蚀性,可助燃,具腐蚀性、刺激性。吸入后引起鼻炎、喉炎、气短和咳嗽等。眼、皮肤接触可引起强烈刺激、疼痛甚至灼伤。口服引起腹痛、恶心和呕吐。操作室必须戴好手套和护目镜,穿好防护服。必须在化学通风橱内操作。操作后要彻底清洗。如遇泄漏,勿使与还原剂、有机物、易燃物或金属粉末接触。
过氧化氢:有腐蚀性、毒性,对皮肤有强损害性。吸入,摄入,皮肤吸收可造成伤害。戴好手套和护目镜,只在化学通风橱内操作。
磺基蓖麻酸(二水合物);对黏膜和呼吸系统有极大破坏性。不要吸入粉尘,戴好手套和护目镜,在化学通风橱内操作。
甲氨蝶呤(MTX):是一种抗叶酸类抗肿瘤药。也是一种致癌剂和致畸胎剂。吸入,摄入,皮肤吸收可造成伤害。暴露于其中可导致胃肠反应,骨髓抑制,肝或肾损害。戴好手套和护目镜,在化学通风橱内操作。
甲醇:有毒,摄入后中毒症状包括心跳加速、腹痛、上吐(呕)、下泻、无胃口、头痛、晕、全身无力。严重者会神智不清、呼吸急速至衰竭。失明是它最典型的症状,甲醇进入血液后,会使组织酸性变强产生酸中毒,导致肾衰竭。最严重者是死亡。吸入,摄入,皮肤吸收皆可造成伤害。要有足够的通风以减少挥发气。不要吸入这些气体。戴好手套和护目镜,在化学通风橱内操作。
甲基磺酸乙酯(EMS):为一种可诱导机体突变和突变和致癌的挥发性有机溶剂。吸入,摄入,皮肤吸收可造成伤害。
甲醛:有剧毒性和挥发性。也是一种致癌剂。可通过皮肤吸收,对皮肤、眼睛、黏膜和上呼吸道有刺激或损伤。避免吸入气体。戴好手套和护目镜。始终在通风橱内操作。远离热源、火花和明火。
甲酸:有剧毒,对黏膜组织、上呼吸道、眼睛、皮肤有极大的损伤。吸入,摄入,皮肤吸收可造成损伤。戴好手套和护目镜。在通风橱内操作。
甲酰胺:可导致畸胎。其挥发的气体刺激眼睛、皮肤、黏膜和上呼吸道。吸入,摄入,皮肤吸收可造成损伤。戴好手套和护目镜。操作高浓度甲酰胺时要在通风橱内操作。尽可能将反应的溶液盖住。
焦磷酸钠:有刺激性。吸入,摄入,皮肤吸收可造成损伤。戴好手套和护目镜。不要吸入粉尘。
焦碳酸二乙酯(DEPC):是一种潜在的蛋白质变质剂,且为可疑的致癌剂。开启时瓶口不要指向操作者或其他人。瓶内压可导致喷溅。戴好手套并穿实验室工作服,在通风橱内操作。
聚丙烯酰胺:无毒性,但仍应谨慎使用,因为其中可能含有少量未聚合的物质。
希望科研人员在实验过程中切莫大意,不要抱有侥幸心理,保护好自己!